年赚8亿!被中年男人捧红的小作坊,凭什么打脸日本?-贝斯特全球最奢游戏最新
图/《钢的琴》剧照 文/ 金错刀频道
中年老爷们的归宿是什么?
最高赞的回答是:盘串、喝茶、钓鱼。
钓鱼成为了男人们上瘾的“新春药”,上到商业大佬,下到平民百姓,中国有1.4亿人沉迷钓鱼。
快播王欣、何小鹏、58 同城的姚劲波组局去海钓;在钓鱼吧,埋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140万钓友。
而真正掌握全球钓鱼佬命脉的,是中国威海。
这届钓鱼佬哪怕去村头臭水沟钓鱼,也要配齐上万的海钓装备。他们手中的钓具,有八成来自威海。
就在40年前,威海在国际上是“低端”的代名词,只能生产塑料渔具。
而真正让威海翻身的救星,是光威集团。
仅凭一支钓鱼竿,光威一跃成为全球渔具界“航母”,年产值近10亿。
没想到,卖渔具的光威还有另一个响亮的名头——“碳纤维之王”,歼20上就用了光威的t700碳纤维,让蛮横40年的日本威风不再。
一个快要倒闭的小作坊,怎么干成世界第一的?
光威渔具是每个装备党都绕不开的名字。
光威的远洋海钓鱼竿,不仅能拉动一辆3吨的卡车,还能让美国客户钓上600多斤的鲨鱼,让央视都点赞。
光威的“网销神杆”承包了新手入坑的装备。小到一个钓鱼竿,大到“至尊大礼包”全套装备,丰俭由人。
渔具老板们想方设法,蹭上“光威”的名号,逼得正主不得不出来打假。
在钓鱼界,光威的“钓王杯”是业内的顶级赛事,每年都是神仙打架,捧红了诸多鱼王,网红邓刚就是2001届的冠军。
仅凭一支钓鱼竿,光威集团的年产值近10亿,成为全球渔具界“航母”。
从一个小作坊,干到全球销量第一,离不开创始人陈光威。
1987年,陈光威接到一个“烫手山芋”,到镇上的石化科研器材厂当厂长。
这张牌有多烂?厂子亏损76万元,拖欠员工半年工资,所有的技术员都走光了,连张图纸都没留下。
所谓器材厂就是个“三无”作坊:没钱、没技术、没设备。
上任后,陈光威只提了一个要求:给环球渔具做代工。
在当时,环球渔具为日本代工,有的经销商还要排队买。玩命干了5个月,器材厂才把玻璃纤维布如数交付,赚来的3万,补齐了工人的工资。
给别人做代工,只能赚个辛苦钱。但如果是自产鱼竿,成本5元的钓竿能卖到10元,利润足足翻了一倍。
陈光威做了一个大胆决定:自己造鱼竿。
在当时,中国鱼竿都是从日韩进口,一个快要倒闭的小作坊,妄图自己造鱼竿,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懂设备,陈光威买书自学;没有专家,他就磨破嘴皮子跑到相关单位借调技术员,设计图纸摞成垛,参考资料堆满了半间屋子。
半年后,光威集团撕掉了代工的标签,生产出第一条国产化钓竿生产线,和环球渔具坐上了同一牌桌。
有了产品只是第一步,为了打入市场,陈光威瞄准了中国渔具博览会,当他展示自产的玻璃纤维钓竿时,立刻引来商家的关注,拿下了千万订单。
出名后,光威集团在赚外国人的钱上,很拼命。
1991年,陈光威去美国洛杉矶机,参加了34届世界渔具博览会,他是中国唯一一家有资格出席的厂商。
光威每年向美国十几家较大的钓具公司,发上百款最新产品,仅运费就50多万元,两年后,光威接到第一批40万支钓竿的订单。
陈光威把儿子送到日本留学,其子运营的光威上州屋北京连锁店,一度成为中国钓友的天堂。
仅10年时间,光威鱼竿的年产量就达到了1000万套,做到了世界第一。
即便是亚洲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光威的业绩不降反升。
很少有人知道,中年男人的钓竿中,隐藏着国之重器碳纤维。
而光威集团真正的绝杀不是渔具,而是碳纤维。
为了搞研发,陈光威连房都抵押了,还拖累了钓竿厂“脱富返贫”。
一个搞渔具的,为什么要自讨苦吃搞研发?
一是原材料要看别人脸色。
中国90年代,威海钓竿企业主要是日本代工碳纤维鱼竿,碳纤维丝的技术掌握在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手里。
这种碳纤维比铝轻,比钢铁强度高,被誉为材料界的“黑色黄金”,曾被西方技术封锁和出口限制。
供给方不光狮子大开口,还签订一堆条条框框,多次派人到厂里,看是不是把进口来的材料真的用来生产钓鱼竿。
更过分的是,日本东丽等国外巨头不讲武德,供不供、什么价格都要看日本的脸色,被称为“通知式涨价,赏赐性供给”。
他们从中国赚走巨额利润时,还要打压中国企业。这份窝囊气让陈光威愤懑不已,他说:“泱泱大国,岂能仰人鼻息!”
这也让光威集团意识到:花钱买不来尊严,更买不来技术。
第二个是加入“国家队”,15年干一件事。
70年代,中日在碳纤维上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东丽一年能够产出13吨碳纤维,而中国只能生产出50公斤。
两国的研发时间相同,差距却越拉越大。2001年,国家科技部成立了碳纤维的科研项目,中国材料之父师昌绪说:“如果碳纤维搞不上去,拖了国防的后腿,我死不瞑目。”
即便如此,一年内投入了巨资研发出来的产品,根本无法达到日本东丽的最低标准。
正当研发团队一筹莫展之际,光威申请加入“国家队”。光威生产的碳纤维材料,性能接近东丽的 t300 级,研发团队看到了希望。
此后的15年间,光威就干了件大事:玩命搞研发。
“低估陈光威,是犯下了巨大的错误。”
光威集团研究出的碳纤维时,让傲慢的日本公司后悔不已。
很多人说,光威的成功不可复制,他走的每一步都像是踩在“点”上。
看似偶然的运气,其实都有必然性,光威集团从不轻易认输。
为了搞研究,光威渔具砸下40亿,差点破产。
中国90年代,恐怕没有人敢砸上千万购买国外的设备,但光威敢。
光威进口了中国第一条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但对方只提供硬件,不任何技术服务和指导,以至于设备到货后,光威上下没有人会用。
先模仿后创造,2000年,光威成功做出了一条碳纤维的产线。
光威碳纤维的厉害之处在于,它除了能用在渔具上,还能用在军工上。
光威秘密成立了原丝开发部,招募了十几位优秀的技术专家,这个部门只干一件事——研发和生产碳纤维和复合材料。
航空级材料要经过最严苛的检验,光威的碳纤维研发要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测试。车间设备一开动,一天就能“烧掉”两辆宝马7系。
最艰难的时期,光威集团有5000多名员工,但账面上只有几万块,资金链随时都可能断裂。
逼得陈光威连自住的房子都抵押出去了。
为了筹备资金,光威集团走了一步险棋,把渔具生产的厂房、设备,甚至订单全部抵押出去。
押上全部渔具,相当于不留后路的破釜沉舟。最后,光威争取到了威海市政府和解放军总装备部、国家科委的部分资金支持。
2005年,光威研制的碳纤维,通过863计划验,打破了美日40年的垄断。
傍上“国家队”,光威一家民营企业pk掉了国企,成为国内最大的碳纤维军品供应商,在“运20”的次承力件上,用的是光威自主研制的t700碳纤维。
光威复材也被业内称为“碳纤维之王”,2021年,光威复材营收26亿,净利润7.8亿。
时至今日,光威复材还保持过往的传统,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10%。
更争气的是,光威拿下国防关键材料,让黑黄金变白菜价,硬生生的把国际碳纤维价格降低了2/3。
电子行业分析师张超算过一笔账:我国每年进口2.2万吨碳纤维,如果打破垄断,仅一年,就为国家节省外汇约50亿元。
结语:
过去,很多中国品牌是靠山寨、靠拿来主义出名。
福建莆田靠着山寨耐克、椰子等潮鞋,一晚上的交易额高达2亿,却让“莆田鞋=假鞋”的认知深入人心;达利园模仿的韩国好丽友出圈,上半年业绩下滑15%,山寨运动品牌阿迪王早已销声匿迹……
一味模仿消耗的是品牌口碑,想撕掉“山寨”标签又谈何容易?
但光威是靠技术打出来的,一个小小的钓具厂,居然搞出了碳纤维。除了光威,华为、大疆等中国品牌用产品力征服了世界。
中国品牌要的不是模仿,而是实打实的创新。
参考资料:
华商韬略.《日美的强势垄断,被一个做鱼竿的中国老头成功破防!》
懒熊体育.《山东威海:一根钓鱼竿的制霸全球之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篇作者 | 星辰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贝斯特全球最奢华的游戏平台的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咨询电话:059163307968、059163307969。